西方的武術像是橡皮筋,和中國人一樣講放鬆,但是原理是不同的,發力的原理是像橡皮筋一樣,一拉一放,發力是靠本身的彈性,把彈性加大,皮筋練大條,就能增大力量。

但是中國人講的不同,中國武術是要把自己練成竹子,本身就有剛性與彈性,但是使用的原理不同,竹子本身是平衡的,每個部份是互相牽動的,風吹過來,是整體的動,你看颱風來的時候,那個竹子搖動的時候,如果你去按著它,你肯定會被震飛出去。這就是師法自然的掤勁,發揮到極致就是如此。

你看西方的運動選手,棒球,只能打到30幾歲,拳擊很少聽到能打到40歲的,原因是,它的原理是在於發力是根源於肌肉的彈性,越年輕,彈性就越好,而中國武術,講的是掤勁與內氣,一種基於自然界的平衡發展出來的動能匯聚。你看那個63歲還與日本空手道交手的猴鶴大師,絕對不會用肌肉的彈性
去和別人比武,尤其是和年輕小伙子,那是拿自己的弱點去和別人的優點比。

竹子和橡皮筋最大的差別,是在於,橡皮筋的力量來自於本身伸縮的彈性,而竹子是用韌性做反彈,但是竹子無法收縮的,就像是你用力壓一個汽車內胎,你會得到的,只是一種重力的回饋,

兩者的發力特性有很大的不同,橡皮筋需要空間來進行收縮與反彈,而竹子幾乎不需要空間,所以當你還在執著在肌肉收縮時,發出的力道,那你的方式還是用橡皮筋的方法。

當你打人還要收手再出拳,那你用的方式就不是內家拳。

風吹動竹子,竹子整體搖一下,就會發出很大的力量,竹子的主幹沒有什麼動,但是力道卻是巨大,內家拳,用的就是這樣的方式。
要學會竹子發力的方法,有幾點要做到的,
第一個,整勁掤勁要剛好,不多也不少,剛好是和重力達成平衡,太強的掤勁,會影響整體的整勁,勁會無法有效傳遞,太弱,勁也傳不出去。
第二個,要有夠強的主幹,韌性要足夠。
第三個,根要紮的夠深,沒有根,其他的都是白搭。
要練到這樣的程度,一定要有足夠的內氣做基礎,功體也要夠強,樁功也要夠紮實。

所謂的練功體,就是針對上述的三個點在練,主要練的是主幹,隨著韌性的增加,與底盤的紮實,發出的勁就越大,而發勁的動作也越小,進入無圈的發勁。

這個發力方式和肌肉收縮無關,所以才能越老越強。至於怎麼讓內氣成為主幹的支撐物,那就是內功的精華之處。難以一言蔽之。

不過,要練到這個程度,幾萬個練拳的人,應該也找不到一個吧!

20111021 陳俊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ager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