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和一個同學討論中西武術的差別,他一直執著在放鬆,所以他認為中西武術(運動),都是以放鬆為基礎的,所以運作原理是一樣的

幾經思考,他搞錯了一個東西,所以一直卡在兩者是相同的點上面,也因此,他的中國功夫只練了半套,或是說他只體會了半套。

中國武術的理論很簡單,但是很難做到,就是幾個字『以鬆入柔,練柔成剛,無欲而剛柔並濟』

那位同學搞錯了,其實鬆和柔是不同的東西,他只體會到鬆的功用,鬆是放鬆,而柔是鬆的進化版,帶有內部的集中力的鬆,就是柔,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麵粉,不加水的麵粉是鬆,加了水調合的麵團是柔,柔練久了,會生"韌",生出一種又柔又剛的質。我曾和一個師叔推過手,推他的時候,像是在推一個內胎,他的勁就是韌,整個的密度和力道不論在接勁還是放勁上面,都是只能用可怕來形容。到了那樣的程度,內勁才算是真正有所成就,才有可能達到最終的階段,無欲而剛柔並濟。無法發出單純的柔勁,舉手投足都是又柔又剛的勁。

拳法不能蠻練,練到後來,要以一種哲學觀來導引和收斂,不然容易走偏。古人說的話,其實我們常常都只是聽了一半,聽的不夠深,見到了小溪,就以為看到了大海,以偏概全。原因在於沒有好好的從觀念上,定義上下手,所以每個人都各說各話。

常聽到的拳語是

運柔成剛

柔行氣,剛落點

剛柔並濟

以柔克剛

為什麼不說,『運鬆成剛』,『鬆行氣,剛落點』,『剛鬆並濟』『以鬆克剛』,其實鬆和柔在本質上是類似,但是還是有不同處,鬆是柔的基礎,柔是經過鍛練的鬆,所以在攻擊,防御的能力上,是不同的。 柔的能力強多了,而且,以柔才能克剛,以鬆是克不了剛的,剛遇到鬆只會長驅直入,『剛柔並濟』才能階級神明,才能到達那個神乎其技的境界。

練鬆只是入柔的門,越鬆,越能柔,但是鬆了,不代表你就能柔,乾的麵粉,是一點柔也沒有。練柔,要再進化成『韌』,一種剛柔並存的性質。就像是牛筋一樣的東西。有了這樣的筋性,就有了一把強弓,發勁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,才能又快又強大,又剛又柔。
那為什麼不說以韌克剛,因為鬆和柔是不同的,懂的鬆不一定懂的柔,但是柔和韌是很相近的,懂的柔的人,就會懂的韌。拳語字字精華,只講重點,所以只留下了運柔成剛。

回到了那位同學的問題上,他在我說的『以鬆入柔,練柔成剛』的功夫進程上,只看到了鬆,其實他只看到了一小部份,但是重點是能不能達到運柔成剛的能力,只看到了鬆是無法運柔成剛的。拳法上,功夫的積壘的基礎是很像的,中西方都講鬆,因為鬆才能快,但是,西方能以鬆入柔的,沒有幾人,更別說要練柔成剛了。所以你說他們是一樣的嗎?

柔的本質是內氣,運柔,就會產生內勁,所以我和那位同學說,中西方在本質上是不同的,但是他只體會到鬆,所以他認為是相同的。鬆只是一把鑰匙,重點在於進入柔的大門。練拳,別搞錯方向了。

20111019 陳俊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ager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