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的另一個不為人知的面相,抗打,或者你可以說那是鐵布衫,
鄭曼青的徒弟讓外國人打他肚子,卻談笑風生。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,內在的筋膜組織強化後,可發彈勁,也可產生抗打能力,反過來說,若能抗打,才表示你的筋膜練習的夠強韌,也是一種功夫的呈現。這是鄭曼青的展示影片,也表示他老人家也承認他是一種太極的面相。

問:太極拳和筋膜有何關系, 筋膜組織有抗打擊的功能嗎?

我回:

現有科學對筋膜的認識還很淺,我是以自身的證悟做的假設,日後有機會會將氣,筋膜,內家武術作一交叉佐證。至今已經驗證八成,是完全相通的。
筋膜本身的功用是維持體型,分散力量,經由強化後才能抗打擊。筋膜是非自主肌肉,要練到的人才有感覺,不能以常識解讀。這也是為何要放鬆練、太極是不用力的緣故。

問:我不認為傳武體驗是假的,但是如何知道就是筋膜在作用?

這個結論是我說的,過去不見得有人提出完整的概念,但是有看過古人說氣走筋的說法。古人不見得知道筋膜,不過,不知道不代表不會用,不代表不能練,你用手打人,也不需要知道手上的肌肉如何使用。文盲不懂文字,但是會講話,還能比懂文字的人用的更好。過去的人找到了練氣的方法,我發現這種能量是透過筋膜發出的。
過去的人練筋膜是從氣出發的,進而強化,暢通筋膜,不見得是知道有筋膜,而去強化他的,他們是去強化氣,以氣的強弱,通暢度為練習的指標,而非筋膜。
怕犯錯不應該是個讓你無法進步的藉口,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一個東西,
往往能得到意外的結果,更有效率的結果,我反而是想找到我這個理論的錯誤在那,如果沒有,表示我又接近真實了一點。
我一直想要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解讀內家武術,畢竟拳經拳論有點奇怪,說老人能打贏年青人?勢必是用不同一般的方法。若你整天在講氣阿氣的,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?如果能用筋膜解釋,一般人會更容易理解它。
筋膜的力量很大,連動速度很快,是電流般的速度,我也曾在練習中,運用出飛快速度的發勁,我相信任何肌肉的力量在那0點幾秒都是用不上的,而且當時我的動作很小,肌肉是放鬆的狀態。
筋膜是種強壯的組織,他能維持你的體型。試問你能抱著二十公斤的肉多久,一小時?一個50公斤的女孩,身上的筋膜抱著十幾二十公斤的內臟,要一個小時太容易了,再背個包,還能爬山,這還是沒有訓練過的筋膜力,但是有個問題,沒練過的人筋膜力只能在自己身上,無法傳導而出。
筋膜的能力在於平衡、傳導力量,這個在兩人推手的時候都有感覺到,這兩種特質,練武的過程,感覺身體充實了,抗力也變強了,但是肌肉變放鬆了,也沒有變結實,沒有變強壯的感覺。
另外,古代的中醫比西醫還強,華陀在三國時代,一千多年前就會麻醉、開刀縫合了,外國很多醫生在研究黃帝內經,這是一本氣的實証醫學紀錄。
中國人研究氣,是二三千年前的事,而洋人科學研究氣則是這一百年的事。
如果去研究筋膜的通暢度,強度,反應速度,應該可以得到練內功的人筋膜比較強的結論。
簡單的說,現代科學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強化全身筋膜的連結,怎麼使用筋膜的力量,影響對方的平衡,導引筋膜力量到對方身上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ager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