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不同處,在於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

古代的中國人,認為什麼東西裡面都有氣,這個觀念也一直留在我們的文化中,語言,文字背後的思考都是以氣為主軸
畫畫講究氣蘊相生,醫學講生病就是因為氣不通,在醫學裡,氣是跟著血脈運行,所謂的醫病只是扶正,就是讓身體內亂了套的氣,再回歸正軌而已。
氣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東西,現代的科學以磁場來解釋這個東西,發現是能夠量測出來的。

這幾年也有人發明了把脈機,可以用儀器將體內的氣以波形表示出來,也就是六脈(不是六脈神劍,金庸小說看太多了哦!)
左右手可以量到不同的波形,也可以從波形看出你有什麼病。這也是中醫把脈的基礎。發明這個東西的人是台灣人,也得到了外國人的認同,也有得獎。

所以氣的存在,在現今已經是得到公認的一種常識。

中國武術,講到最極端,只用一個字來形容,就是氣,若用兩個字來形容,就是內勁。
其實不論中外的武術,都要從哲學的角度來切入,才能得到正確的看法,中國武術的觀點就是從氣而始,從氣而終。氣是發出勁的基礎,再以發出的勁來攻防(外國也有發勁的概念,只是想法上並非用氣來切入,也不叫發勁)。
以勁來攻防,走到極端當然是能發出最大、最快的勁為目標。一切的功法只是要把身體打造成最有效率的傳勁媒介。勁的特質就同海浪,需要在均勻的東西上面才能有效的傳遞,像果凍一樣,整體的動是最好的,裡外同步,才能最有效率的傳勁。
拳架是用來鬆開身體的,讓身體內部的阻力最小,發出來的勁才會是最大。

拳架不能只用形來解釋,因為不能說有畫圈的就是太極,那外國人看著影片,學著打,就算是會太極拳了嗎?
偉大的東西都是看不見的,拳法裡面的意涵才是最重要的,背後的想法才是我們需要知道的重點,觀點錯了,南轅北轍,是永遠也進不了中國武術的內涵的,一切的功法,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,都是由這個想法而來的。

學中國武術不講練氣,就像是去了羅浮宮沒有看到蒙那莉莎一樣, 只能說是白走了一遭。沒有以氣為內在的中國武術, 只是一個空殼而已。外國武術沒有講練氣,卻不會變成空殼, 因為他們的內在思想本來不是氣,不會有這樣的問題。

 
很多人引用文天祥『吾善養浩然之正氣,....氣以直養而無害』來說明氣的特性,而我有看到有人對此有不同的意見,認為這是胡說八道,他是氣節流芳百世,而不是氣功。我的解釋是,他是一千多年前的人,當然也講氣,他講的氣有兩個意涵,一個是氣節,一個是氣功的氣,這也是中國人最讓人垢病的地方,一字多義,讓很多古代的東西,到現代來,變成不清不楚。
他應該是文人,但是他說的卻是氣功的練法,這並不矛盾,文人也可以練氣功,現在很多老阿婆也在練不是嗎,什麼太極導引啦,香功之類的。
 
純氣功和武術是不同的, 但練氣的原則是相通的。所以才會用文天祥講的話來做為參考,並無不當。
氣功就是練氣的功法,而中國武術是以氣為基礎的攻擊技,所謂的內練一口氣,外練筋骨皮。當然,武術一定會包含氣功,最簡單的,站椿就是一種氣功。但是純氣功並不講究能用來攻防、戰鬥之用,所以只要內練一口氣就行了,不用外練筋骨皮。但是,純氣功和武術的氣功,在本質上是一樣的。氣就只有一種,壯大內氣的原則是一樣的,原理是共通的,只是在目的上有些不同,所以練法會有差異。氣要先壯大,再凝聚,氣斂入骨,才有到能用的程度,足以功防的程度。

20100813 陳俊彥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ager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