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宗岳拳論:
 
太極者,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也;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。
無過不及,隨曲就伸。
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黏;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,雖變化萬端,而理為一貫。
由著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;然非功力之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。
虛靈頂勁,氣沈丹田,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
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,仰之則彌深,進之則愈長,退之則愈促
一羽不能加,蠅虫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,英雄所向無敵,蓋皆由此而及也。
斯技旁門甚多,雖勢有區別,概不外乎壯欺弱、慢讓快耳!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有為也。
察四兩撥千金之句,顯非力勝;觀老者能禦眾之形,快何能為?
立如平準
活似車輪
偏沈則隨,雙重則滯。
每見數年純功,不能運化者,率自為人制,雙重之病未悟耳。
欲避此病,須知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;懂勁後,愈練愈精,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。
本是舍己從人,多誤舍近求遠,所謂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,學者不可不詳辯焉!是為論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吾人新解:

『太極者,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也;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。』

太極拳,是由無極產生,在發動攻擊之前,是處於一種無極的狀態,是陰陽可隨時轉換的狀態,所謂的五陰五陽。所以是陰陽之母,陰陽隨我意而生。當心意一開始動,則分出陰陽,而靜下來,則陰陽又合一。心中的虛實才是真的虛實。

『無過不及,隨曲就伸。』

時時知道自己的極限(人在做動作時,都有其極限,超過了就會失去重心,不能隨意的轉換動作,所以,知己是很重要的是,但是也是很難的事,因為往往失重與未失重,只有一線之隔),敵來攻來,我不頂不丟,隨人曲,隨人而伸,這說的很容易,但當敵人出的是殺招時,你要能做到這個要求,在心境上就已經是大師了。

『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黏;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,雖變化萬端,而理為一貫。』

人以剛力攻來,我以柔力接勁並走化(此處,剛柔是相對的,若敵人勁力小,我就用比他更小柔來克他),我總是順著對方的力,而對方則是處於一種背離自身重心,被動的狀態,這稱之為黏,敵快我就更快,敵慢走我亦慢跟,重點在於能引導敵人,讓他處於一種被動狀態,此一道理應該要應用到所有的招式上。

『由著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;然非功力之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。』
把招式以上述的方式練熟,慢慢的就會了悟勁的使用(這裡用的字很好,叫做悟,也就是要從『吾的心』去理解,就是要練到身體,心理有天就會自己懂了上述的道理,才會真的到達懂勁的階段),懂勁到純熟,就能發招如神(神速,靈妙的境界),但是這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體悟,才能貫通所有的招式。

『虛靈頂勁,氣沈丹田,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』

頭要有上意氣微微上提之意,氣會從尾閭貫通至頭頂,就像有東西從人體的中心頂到頭頂的感覺,而氣沉丹田和頂勁呈現一種上下平衡的力,
加上落胯,左右也平衡,氣沉丹田與微收尾閭,呈現前後對拉的一種平衡力,含胸拔背讓上半身的重量完整的負載於下半身,透過肚子,雙胯傳到落到雙腳掌至地面,整個人就像一口鐘一樣平平穩穩的坐落於地面(只是不要練成死鐘,而是要練成輕靈的活鐘;不是死小鐘,而是活大鐘)。自身重心則是可以忽隱忽現,可隨意欺敵攻敵。

『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,仰之則彌深,進之則愈長,退之則愈促』
敵左重,則我左虛,所謂避實就虛,敵進之,我愈長,就是一種引進落空的做法,敵人攻擊必有其極限;敵退之,我愈促,有催促之意,就是以超過對方能接下的勁的速度放勁,讓他退之不及,失去重心,則為我所制。

『一羽不能加,蠅虫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,英雄所向無敵,蓋皆由此而及也。』
練到後來,聽勁會非常的靈巧,而敏感,一點點的重心轉換都感覺的出來,而自身的重心控制也到達一種隨心所欲,轉換輕靈的境界。所以我會知道敵人的重心在那裡,什麼時候改變,出力的方向,出力的力道,而敵人不知道我的重心在那裡。到達所向無敵的境界,就是由此而來。

『斯技旁門甚多,雖勢有區別,概不外乎壯欺弱、慢讓快耳!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有為也。』
武術派別很多,技法上有所不同,但是不外乎大欺小,快打慢,大力勝小力,這種事,天生就會的,不用學,


『察四兩撥千金之句,顯非力勝;觀老者能禦眾之形,快何能為?』
研究四兩撥千金的道理,就不是以力取勝,看老人能打贏年輕人,絕對不是比快,人的身體是越老動作越慢,但是為什麼還能打贏呢?

『立如平準』
兩人對立,身如平準,平指的是天平,就是能稱出水平重量的差異,準繩是測垂直的工具,也就是要能稱出垂直力量的差異,結論就是要理解對方重心的前後左右上下,這句話是重點,只要聽勁練的好,雙手輕輕碰到對方,就能感覺對方的重心,就能分的出上下左右前後。

『活似車輪』
活指的是動態中,要以車輪為師,自身的重心的上下為車軸,重心就是車輪的中心。雙手一按,腰一轉,化打敵力都在這輪轉當中。(當然,沒有如金鐘一般的整體上下貫串的力道是做不到的)

『偏沈則隨,雙重則滯。』
若敵重心有偏,則對沉下去的一邊加一力道,隨力攻之。若我雙重,則無法靈巧的轉換重心。雙重指的重心控制不良,造成身體無法快速的移動的狀態,準則是什麼,就是不要有身體的任何一部份是全虛全實的狀態,有的話都算是雙重,雙重不單單指的是雙腳,人的上下左右前後都有可能雙重,
什麼叫全虛全實,例如說,你的雙手都是虛,而變成雙腳同實,上下不平衡,造成身體無法順暢的移動。小到一個腳掌也要有虛實,即使是左腳實、右腳虛,左腳也還要能隨時提起(可能是腳趾虛,腳跟實,或是腳掌的前後實,中間虛),將重心換到右腳,所以右腳不能全虛,還是要有重量,如此重心轉換才會快速。

『每見數年純功,不能運化者,率自為人制,雙重之病未悟耳。』
常見到很用功練拳的人,卻不能活用勁力,為人所制,就在沒有理解到雙重的問題。

『欲避此病,須知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;懂勁後,愈練愈精,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。』
要避免這個問題,就要知道,陰陽相濟的道理,虛中必藏實,實中必有虛,所有自然的東西,都是符合這個道理, 一般的物體都是原子,中子,質子所組成的,看起來是實,其實是虛的,海水中的鹽是虛的,看不到,但是把海水蒸乾,卻看到的是實的粗鹽,鹽中有空隙,還是實中帶虛。要懂勁要心領神會,最後就會從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重心與控制敵人的重心,聽勁最終能做到聽見很細微力量、重心的改變。

『本是舍己從人,多誤舍近求遠,所謂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,學者不可不詳辯焉!是為論。』
太極的道理本來是舍己從人,而大部份人都誤解,反而是捨近求遠,南轅北轍,學太極的人要仔細去理解辨明對錯,這也是我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ager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