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太極的人都知道,要沉肩墜肘,
但是我的一個天兵師弟,說,他覺得這個不需要,他示範攬札衣的動作給我看
他說,你墜肘,人家從你的臉打過來,不就攔不到對方的攻擊了,依照他的想法,不要墜才擋的住攻擊

他又犯了一個大錯,其實,練拳是有階段性的,就像唸書要從小學,中學唸起;而且練拳的體,與用有不同的練法,搞錯了,永遠都只是在低層次的動作上打轉,永遠體會不了大師說的拳論是什麼意思。

沉肩墜肘的盤架子是要練功體,要把肩鬆之後,內氣得以上下貫串,而且沉肩是要把你使用的肌肉群變成後背的肌肉
而不是手上的小肌肉。

回到他的問題,很實際的問題,在眼睛高度的攻擊要怎麼因應。直接的做法,是單刀直入,用圍魏救趙的方式,直取對方中門
對方必然收手,不收手,就等著被你打。間接的做法,可以以身形走化,不需要硬接。

若要直接防御也行,要在也要沉肩的前提下,把手舉起來防御,手臂與身體,一氣貫串,接手時,以發勁之力,將敵之力反彈回去(這都只是直接的想法,要因勢變化,如接敵手發現敵手勁非常大,則引開敵人之力,不硬接為宜)


這位學弟是一位特別的人,他在質疑一些理論時,讓人想吐血,不過,想要理解武術的內涵的動力,確實是很多人可以學習。練武要用腦子,但是不能只用腦子,80%的練武時間,要在動作的練習,內氣的培養,20%的時間,才可拿來理解更深的武術內涵。不過,學武前幾年,不用看太多書,看多了只會有反效果。理解的東西要能做到,才算的上真解,不然只是想像,大部份的想像都是不堪一擊的招式,拳架是先人的血汗堆積的結果,努力的練,你會發現,他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。

學弟的做法,只是在土法練鋼,單純的浪費時間而已。拳架拳理,先人已經堆積了很多很多的寶,只待你好好練,在老師的指導下,不走徧路,時候到了,自然就懂。牛頓說,我站在巨人的肩上,所以看的更遠,而我們就要站在拳經拳論上,看的更遠才是我輩的傳承武術的真義。

註:其實防御眼睛高度的攻擊,應該是用白鵝亮翅,不是用攬札衣,攬札衣是攻防肩之腰部的攻擊。兩者的原理是相同的。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ager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