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者有什麼關連呢?看似兩個不搭的東西,真的會有什麼關係嗎,落花水面皆文章,就端看我怎麼解釋吧!
首先,冰過的煎餃是很硬的,要煎的好吃,就要用半煎半蒸的方式。
第一步,先把底部煎一下,讓他產生一些香味,並做好打底的工作,也有微退冰的效果,可以讓表面的冰化掉。
第二步,加入適當的水份,用大火讓水滾至沸騰,產生大量的蒸氣,並關成小火,蓋上鍋蓋。進行蒸的動作。先用大火,可以省時間,關成小火是不讓水很快的乾掉,而蒸的效果則是為了要把冰到硬化的內餡,退冰,軟化,至煮熟。過程必經適當的時間,過快則內餡中心無法熟透,而外面則已軟爛,不成形。
第三步,在內餡已經七八分熟時,打開蓋子,再開大火,將水分徹底收乾,讓外皮,以及底部產生微硬,而生出穌脆的口感,及微焦的香味,表面帶些金黃,此時火候的控制要看經驗,過火則焦,焦則苦,而火候不足,則不香不脆。
好吃煎餃是外穌,內軟,而有香氣,微帶金黃,一口就包含了多種口感,所謂色,香,味,口感的交響曲。
而練拳也可以分成幾步驟
第一步,一般的初學者,身體必是硬邦邦,不知如何使用,而且重心散亂,所以一開始的工作也是打底,把腳步站穩,學習身體的平衡,把重心降下來,並卸掉表面的疆力。
第二步,練習放鬆,平衡,在盤架子的過程中,由外而內的鬆化身體。也是要文火慢練,才能鬆透,重點是能鬆到身體內部,才是真鬆。這一階段要慢練,才不會傷身,慢練才能鬆到骨子裡,不然就是皮鬆肉不鬆,肉鬆心不鬆。
第三步,培養內氣至充足之階段,必需把內氣錘鍊至身體末稍,想運勁到那就到那,所謂的柔行氣,剛落點,要把落點練至剛的程度,是這階段的重點,有切過菜的人都知道,要把菜切斷是有技巧的,就是要柔行氣,剛落點,在切下去時,要用一個頓力,才能徹底把菜切斷,這種瞬間的加速度和發勁的想法也很像,只有在攻擊的瞬間,才化柔為剛,一種是最省力的力量運用策略。
剛則折,柔恆存,好的武士刀要有兩種特性,一個是剛力,一個是柔力,全剛的刀子是鋒利而脆,一把刀只能用一次,一砍就斷,全柔的刀子卻無法傷敵,所以製造武士刀要以軟性的鎢去包裏鋼,將兩種不同的力混合,真正的柔中寓剛.
剛太過則身形無法輕靈,柔太過則鬆散無凝聚力,亦無破壞力。
練拳到成熟階段,盤架可柔可剛,可快可慢,全憑一心,從心所欲,做到舉輕若重的真太極。